在地新聞
臺南原文館、臺史博創齡行動共同探索長者的生命故事
2025-07-17
記者 蘇璇/報導
白惠蘭Salau Kaljimuran主委莊佩樺副館長合影(圖-原民會提供)
為因應高齡化社會,加深南區原文館館員在社區部落與長者接觸技巧,臺南市政府所屬札哈木會館及原住民文物館(以下簡稱臺南原文兩館)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(以下簡稱臺史博),首次聯合臺南、高雄、屏東等南區三縣市原文館館員,以及臺南市大光文化健康站(以下簡稱大光文健站)的樂齡長者,於7月17日至18日合作辦理為期二日的「原文館創齡行動工作坊課程,學習如何在博物館中進行創齡活動的課程,並運用「回想法和「口述訪談實作推行。
白惠蘭Salau Kaljimuran主委致詞(圖-原民會提供)
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,為因應高齡化社會,本市致力於建構高齡友善的宜居城市,本次「原文館創齡行動工作坊課程邀請原住民文健站族人長者合作辦理,透過訪問長者生命經驗,一方面為原住民的文化及歷史留下紀錄,另一方面藉此進入在地人群與社區,除緩解都市原住民長者孤獨感外,更能凝聚增加社會正向能量,同時傳承文化資產,教育和啟發年輕一代。
活動大合照(圖-原民會提供)
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白惠蘭Salau Kaljimuran提到,工作坊透過照片、物件、食物等日常主題,引導長者回憶並分享自身相關的生活經驗,讓學員認識不同世代的生活方式與生活軌跡,並學員以「個人的生命故事」為主題訪問長者,藉由訪談內容描繪出長者的生長歷程,透過實作課程讓學員與長者對話、交流,促進跨世代交流,將長者記憶與經驗留存。
工作坊學員分組活動(圖-原民會提供)
本次課程除了讓館員累積與長者交流的經驗方法與學習經歷,提供未來運用在策展資料蒐集的可能性外,更是拉近年齡距離,為長輩提供新的文化互動體驗和契機。創齡活動的互動技巧也能運用於館所與志工之間的合作,進一步持續累積成為未來運用的資料。臺灣正在走向超高齡社會,我們的確要思考該如何面對相關的問題,多數文健站的族人長者們,因為工作或婚姻因素,離開原鄉輾轉來到臺南定居,相信透過這次的工作坊課程,能夠紀錄到相當多有趣與意想不到的生活經驗。
工作坊上課講師與學員互動(圖-原民會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