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
在地新聞 在地新聞

心專鑿石穿 巧手化樸石 董炎山能雕善畫 為石雕傳承技藝

2025-09-21

【視傳媒記者黃雋淮/臺南報導】

 

市長黃偉哲表示,石雕是臺灣廟宇建築裝飾中重要的一部分,多表現在石獅、龍柱與壁堵。石雕藝師董炎山從家鄉的廟宇踏上石雕工藝之路,把簡單的平面雕轉為立體浮雕與透雕而自成一格,再透過創作投射自己對生命的態度,無論傳統廟宇石雕或單品石材創作都能掌握自如,更於2015年獲臺南市政府登錄為臺南市傳統工藝「石雕」保存者。

 

▲董炎山以汗水與鬼斧神工的技藝化頑石為藝術,是國內少數有文資身分的石雕藝師。(觀旅局 提供)

  

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局長林國華表示,董炎山師承泉州藝師黃志華,15歲開始學習石雕,出師後負責家鄉東山碧軒寺的龍柱細修工作,從擔任「晟手」(tshiânn-tshiú,雕刻的二手師傅)一路晉升到首席「頭手」,27歲他自行創業,在施作佳里應元宮三川殿的石雕工程後聲名大噪,成為各大廟宇爭相聘請的藝師,在七股篤加文衡殿、學甲大灣清濟宮、新營濟安宮等多座廟宇都可欣賞到他不同時期的石雕作品。

 

▲佳里應元宮三川殿中門身堵,空間布局層次分明,人物姿態表情豐富。(觀旅局 提供)

  

董炎山表示,石雕得先由頭手負責設計構圖與畫稿,再依所繪的圖切割掉不需要的部分,敲鑿出大致輪廓,接著打粗胚作造型,之後再由晟手細雕修飾。董炎山過去當晟手時,因為功夫細膩,當時工資就比別人高,到當頭手後更博覽書刊,他指著牆上一整排《故宮文物月刊》說,許多藝術的養分從中而來。而很早就將3D立體概念融入石雕,董炎山不斷鑽研,透過「剔地起突」

 

▲董炎山能雕善畫,為廟宇石雕繪製圖稿,生動細膩。(觀旅局 提供)

 

「內枝外葉」等構圖技法,以深淺浮雕與透雕打造出有層次景深、從正面與兩側觀看都是立體的作品,讓沉重的石材也能錯落有致,靈動富有生命力。35歲時他加入「臺南無間雕塑會」,接觸到現代雕塑,並向雕塑家侯金水請教泥塑技法,之後又向西畫家董日福學習素描,令鑿刀下的人物更為寫實且比例精準,也逐漸朝向藝術創作。

 

▲董炎山於東山自宅成立石雕藝術展示館。(觀旅局 提供)

   
返回東山開設工作室後,董炎山於自宅成立石雕藝術展示館,妻子陳月桂過去隨他在外施作,包辦師傅們的起居飲食,也將這份專長用於經營「董娘休閒民宿」,結合民宿與工藝,讓旅客在飽覽東山的田園風光之餘,也能沉浸於石雕藝術中。而面對中國市場的削價競爭,以及機械電動雕刻取代手工刻鑿,臺灣的石雕工藝快速式微,憂心技藝失傳,2006年起董炎山於南關社大開班授課,至今不歇,並已舉辦多次個展和學生聯展。樂於授藝且不拘泥於傳統,董炎山表示只要有人不嫌辛苦肯學習,他就不藏私地教,希望透過多元的題材,讓石雕工藝能傳續。

 

 觀旅局表示,虎頭埤風景區於10月4日至6日中秋連假推出「電動船遊湖x電動車遊園x烤肉x攀樹活動」水陸空全攻略。更多最新的臺南觀光景點與活動,請持續關注「臺南旅遊網」及「臺南旅遊粉絲專頁」查詢。